7月25日,我们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索加乡最为外界称道的便是位于清水河畔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
相较于热闹喧嚷的昆仑山口,雨后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格外清静。初来乍到的媒体记者们直奔救助中心。“这些藏羚幼崽是上个月我们救助回来的,等它们再长大一点,完成野化训练后,我们就会把它们放归自然。”管护员才仁洛松看着几只幼羚,满眼爱怜地为记者们介绍。才仁洛松是刚加入索南达杰保护站管护员队伍的大学生,他目前的职责是扮演“羚妈”的角色,全天候照顾救助回来的幼羚。
索南达杰保护站矗立在可可西里核心区,海拔4479米,京拉线即传统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均在附近穿过。索南达杰保护站东北50多公里是昆仑山口,西南300多公里便是唐古拉山口。曾经的万人淘金、捞卤虫等无序经济活动和疯狂盗猎藏羚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区域。而管护队员们在无人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也正是从这里萌发和发扬光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索南达杰保护站于1996年由民间组织“绿色江河”始建,由治多县西部工委的巡护队员们即“野牦牛队”使用,2000年移交给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续建、管理使用。2013年,北京市对口援建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基层能力提升项目和人畜安全饮水项目,新建了保护站业务用房,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生活环境均得到进一步改善,具备了科研、救护、保护、宣传等主要功能。
20多年来,保护站致力于大规模反盗猎行动后勤保障、受伤或迷失的野生动物救助、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以及为青藏公路过往游客提供便利和各种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索南达杰保护站已成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对外宣传教育的窗口,成为可可西里大规模反盗猎行动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前线指挥所。
“每年3月份开始,我们就要开展反‘两盗’的工作,一年下来自主巡护100次以上,参加管理处组织的大规模巡山四五次。”管护员巴义尔介绍说。巴义尔来索南达杰保护站已经13年了,当说到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时,他说:“有一次巡山被困了20多天,其间遇天气突变,挖车时晕倒好几个人,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但是能救助藏羚羊,我非常骄傲,把它们像孤儿一样养大,再放生。只要看到藏羚羊越来越多,看到可可西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巴义尔继续说着最开心的事儿。
索南达杰保护站辖区600平方公里,有灌木林地4.45万亩。除了抓好反“两盗”的中心工作任务,保护站还承担辖区藏羚、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和丰富的矿藏资源的保护及日常巡护,负责生态宣传、路查工作,并与科研站一起开展科学研究、监测、观察、记录工作。据悉,索南达杰保护站辖区自2009年以来连续14年没有发生盗猎、盗采事件,保护站救助了以藏羚为代表的各类野生动物800多只。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以来,索南达杰保护站每年要向3.6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和志愿者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管护员们主动承担了保护站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在旅游高峰期每周要处理数以吨计的生活垃圾,他们创新在辖区周边设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人性化警示牌。
值得一提的是,索南达杰保护站在可可西里核心区还开展了草原封育和湿地保护工作。管护员们通过严密的监测和巡护,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
索南达杰保护站及其管护队员们创造了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奉献佳话,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坚守楷模。
奉献无价,坚守可贵!今年4月,索南达杰保护站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5月,索南达杰保护站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称号。此前2019年3月,索南达杰保护站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示范点”称号;2019年4月,索南达杰保护站副站长龙周才加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11月,《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精品党课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索南达杰保护站及其管护队员们,见证了藏羚从哀鸣遍野到成为奥运吉祥物的扬眉吐气,见证了可可西里从无人区到国家公园再到入围“世界自然遗产”行列的荣光。
今天的索南达杰保护站,一如既往地诠释着“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俨然成为雪域高原的精神丰碑!(康勇军)